以下是对去年我国遭遇网络电信诈骗总金额超 2 万亿这一数据的评价以及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被骗的方法:
对数据的评价
反映出犯罪的严重危害:如此巨大的诈骗金额,意味着众多民众的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,许多家庭可能因此陷入经济困境,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,如个人债务危机、家庭矛盾激化等,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1。
凸显打击治理难度大: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集团化、跨境化、链条化、产业化等特点,犯罪手段不断翻新,加上涉及地域广泛、作案手法隐蔽,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追赃挽损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,也反映出在打击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7。
提示社会治理需加强:这一数据表明,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单纯的犯罪问题,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,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,如通信、金融、互联网等。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,加强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,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,堵塞漏洞,从根本上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。
提高防范意识的方法
增强个人信息保护:不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或线下场所填写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。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,仔细阅读隐私政策,了解平台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式,谨慎授权。例如,避免使用公共网络进行涉及个人隐私和资金的操作,不连接不明来源的 WiFi46。
保持警惕,不贪小利:对各种看似诱人的 “好事”,如高额返利、免费领奖品、快速致富等信息保持清醒头脑,牢记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,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或个人信息的交易。比如,对于网络上的刷单兼职、虚假投资理财等信息,要坚决抵制27。
核实信息真实性:接到自称是公检法、客服、银行等机构人员的电话或信息时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。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,查询官方网站等,切勿直接回拨对方提供的号码或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。在进行网上交易或资金转账时,仔细核对交易信息和对方身份,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28。
安装防范软件和关注官方资讯: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,并开启相关预警功能,及时接收诈骗预警提示。关注公安部门、金融机构等官方发布的反诈信息和案例,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,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28。
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: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不扫描未知二维码,不下载非官方渠道的软件。定期更新手机、电脑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,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,提高设备的安全性。在社交媒体上,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随意透露个人生活细节和财务状况4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