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 “电诈黑手”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,具体措施如下:
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
保管好重要信息:家长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码、电子银行账户和密码、APP 支付密码等,谨慎使用 “免密支付” 功能,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支付操作。
加强网络监管:了解孩子使用网络的情况,关注他们的网络行为,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和沉溺。
建立信任关系:营造包容温馨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适当的容错空间,让孩子遇到问题敢于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,而不是选择隐瞒。
开展反诈教育: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,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,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,不随意扫描二维码、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 APP。
强化学校教育宣传
开设防诈课程1:将反诈教育纳入法治课堂,邀请公安部门定期举办 “反诈宣传进校园” 活动,向学生传授新型诈骗套路,以及识别、防范诈骗的方法和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。
关注学生动态:老师要留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变化,发现学生可能遭遇诈骗或有参与诈骗相关活动的迹象时,及时与家长沟通并采取措施。
落实平台监管责任1
完善青少年模式:游戏、社交等线上平台要建设和完善青少年模式,对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等涉诈内容严格审查,限制未成年人的交易权限和操作范围。
建立智能识别系统:基于大数据实时分析交易行为,开发智能风险识别系统,智能拦截异常操作,及时发现和阻止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行为。
优化举报响应机制:设置 “未成年人遭受诈骗” 优先处理通道,对未成年人的举报信息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,全力保障未成年人权益。
加强社会协同治理
加大执法打击力度: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,构建多领域、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工作体系,充分利用法律武器,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执法力度和打击力度,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。
强化技术防范手段:积极探索 “AI + 反诈” 融合创新,强化技术防范和预警机制,深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创新诈骗预防预警技术体系,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评估,及时发现、拦截诈骗电话、短信和邮件。
开展社区宣传活动:社区可以通过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、发放宣传册等方式,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宣传反诈骗知识,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。